網路市集

綠菜單訂購 宅配箱訂購 蔬活綠箱子 在地好食

最新迴響

綠冰箱記事

彙整

年來黏去,閤家團圓

在遠古的時候,人們沒有鐘錶計時,他們想到用「立竿見影」的方式,以日出日落,太陽運行的軌跡來記錄時間。日復一日,到一整年後,又發現原來「日影」的長度,不止是一天內不同的變化⋯⋯。漸漸地,人們發現一整年日影刻度最長的這一天,「晝最短」、「夜最長」,天地冷凝,於是訂這天為「冬至」;一年中日影最長的這天,太陽老晚不下山休息,天氣炎熱,於是訂為「夏至」;最後發現一年當中,有兩天的「日影」,幾乎一樣長,晝夜時間平均,天候則是説寒不寒、説熱不熱,所以各訂為「春分」和「秋分」,就這樣,「四季」於焉而生。
每當店家、百貨公司的聖誕音樂響起,小綠媽總是驚覺又到歲末年終了。聽聞農夫好友「媽媽米雅農園」的國泰説:他們北埔的第二期稻正在收割、曬榖。秋收冬藏時序到了「冬至」,「冬至」在北方習俗上,吃「嬌耳」,就是餃兒(餃子或餛飩);在南方,則是吃象徵一家團圓的「湯圓」。

冬至到,一家人團圓搓湯圓、吃湯圓


關於「冬至」的傳說有很多,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:閩南的某個城裡,來了三個可憐的乞丐。他們是一對夫婦和一個女兒,在天寒地凍的冬至日,乞丐的妻子體力不支而喪命了。為了籌錢埋葬妻子,老乞丐只得把女兒賣人當奴婢。只剩父親相依為命的女兒,悲傷的哭到暈了過去,老乞丐趕緊去討些米湯把女兒給灌醒,再去乞了糯米圓子來充飢,結果兩父女互相的都想讓給對方先吃。終於,這個父親想到一個方法,他把糯米圓子分成兩半,跟女兒說:「沒關係,咱們他日團圓的時候,再像今天一樣,一起吃糯米圓子好嗎?」父女倆最後含淚把圓子吃完,並分道而去。
自此後的每年冬至,老乞丐的女兒都滿心期待著和父親團圓。然而,等了三年,老乞丐仍杳無音訊。這個女兒想,為了怕父親找錯門找不到她,便跟她的主人說:「冬至日,家家做圓子,那麼門神我們也當敬敬他。」主人同意了,她便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子,粘在門環上,以提醒父親相認。第二年,仍等不到父親的女兒,又把冬至圓粘在豬舍、牛舍、窗門上。鄰居們知道了這樣的原因,為了取其團圓、吉祥的含義,都爭相仿傚其做法,就這樣,這個習俗便傳遍了閩南、潮汕一帶。
這是關於「冬至」的一個傳說故事。工商社會的變遷,因為「忙」,把很多東西都快速化,方便取得,節省了很多的製作過程和時間。然而,因為方便快速,以致於總感覺很多年節的氣味變少了、變薄了。沒關係,物品可以現代化,但傳統節慶的氣味,重點在於「人」。小綠媽覺得,每個節慶的最大意義,反而是在於人跟人的匯聚、團圓和互動喔~
「冬至」,就像西洋的聖誕節一樣,預告這一年將盡,緊接著舊曆年即將來到。「冬至」搓湯圓、吃湯圓的另一層意義,就是藉由傳統粿製品湯圓的「黏」,把大家黏在一起,閤家團圓預先溫習年的味道哦!

大大的蒸籠裡,蒸出各式各樣的「年」味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