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市集

綠菜單訂購 宅配箱訂購 蔬活綠箱子 在地好食

最新迴響

綠冰箱記事

彙整

重拾節氣生活的腳步

潮濕悶熱的梅雨季,已為台灣各地帶來了不少災情,隨著日照時間加長和氣溫逐漸升高,不知不覺「夏至」節氣已至。
我們偶而會聽說立春、立夏…等代表著時節交替的名詞,也偶而會聽到霜降、大寒…等代表氣候變化的名稱,究竟這些節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意義呢?
節氣,是中國古代根據太陽運行周期,所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《淮南子天文訓》,其命名反應了季節、氣候現象及氣候變化。 反應季節的是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,又稱八位; 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、清明、小滿、芒種;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、穀雨、小暑、大暑、處暑、白露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、大雪、小寒、大寒。
節氣不僅是象徵季節、氣候的變化,其實更代表生活腳步的更迭。古時候的人以順應節氣來從事農耕,並也隨著節氣吃當令飲食調合身心。「大雪大到(烏魚)」,「芒種夏至,檨仔(芒果)落蒂」等節氣諺語,在在都說明隨節令盛產的物產,就是最當季、最適合的食物。

夏至端午,百毒齊出,小綠工自製艾草香驅蚊蟲


「夏至端午,百毐齊出」。在陽光熾熱的五月(農曆),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,溫疫漸多,古人以為「惡月」。與春節、中秋並稱中國傳統三大節日的「端午」,便充滿了豐富的傳說故事和傳統習俗。像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、白蛇傳的傳說,「立雞蛋」、「包粽子」、「喝雄黃」「菖蒲、艾草、香包」…等等象徵紀念及驅邪避疫求平安的各式生活習俗,更是反映了因應節氣所衍生的生活文化。
猶記起小時候,儘管是處在物質箱對貧乏的年代,「立春」吃春捲、潤餅開春;「清明」掃墓祭祖,慎終追遠;「冬至」補冬、吃湯圓…長輩們總是遵循著節氣時令的腳步,從日常生活當中體現與傳承古人的智慧。
時至今日,處理器、網路速度倍增不斷地推著大家的步伐快速前進,文明越進步,時間卻越過越快、越來越不夠用。我們多久沒有抬頭望望天際、看看草地,我們是否可以暫停一下腳步,翻翻農民的節氣,體會一下「立春落雨透清明」、「穀雨前三日無茶挽,穀雨後三日挽不及」、「白露水,卡毒鬼」…的節氣更迭與農漁物產變化。
「綠冰箱」提倡當令當季、地產地銷,一年到頭順著節氣變化更新食材,並且書寫【二十四節氣小事典】,就是要提醒讀者們,稍微注意當下的節氣,和小綠工一起重拾節氣生活的腳步!

夏天,是根莖茄瓜盛產的季節,各地西瓜節紛紛登場

Leave a Reply